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新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讲话材料可选3篇 林权制度改革监督信息简报,供大家参考。
新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讲话材料可选1
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先进集体材料
**乡涉及林改的有 个村委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3474户(农户),多人。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948人/平方公里,有林地亩,人均林地面积亩,涉及林改的128个村小组,3474户,多人。推行林权改革制度后,全乡完成外业勘界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森面积万亩,商品林面积万亩,已完成总体勘界任务;我乡确权发证面积万亩,确权发证率%,确权到户面积万亩,确权到户率%,商品林均山到户面积万亩,均山到户率达100%,生态公益林均山到户面积万亩,均山到户率%。完成68个村民小组的林改档案整理,林改档案收集齐全、内容规范、完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措施有力
1、领导到位。乡党委、政府深知林改工作的成败事关重大,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林改工作。同时根据县委、政府提出的三级书记抓林改的要求,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乡林改领导小组下设林改办公室、宣传组、林权纠纷调解组、微机录入组、各驻村林改工作队,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配合抓”的工作格局。针对林改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涉及面广的特点,乡党委书记、乡长经常深入村、组调查、督促林改,不断调 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措施,从而使林改工作始终处于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中。
2、经费到位。乡政府对县政府安排到我乡的林改工作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林改工作。2011年4月份以前,林改办设在乡政府,办公设备与党政办共享。根据工作需要,2011年5月初,林改办搬到林业站办公,为确保林改办工作的正常开展,我乡投入2万元重新购买了电脑、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照像机和电话机,配齐了办公设备,为林改工作及时、有序、稳妥推进打下基础。
3、力量到位。为确保林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暑假期间,我乡聘请了中小学7名教师到林改办整理内业材料。并在收到《关于全县林改迎检工作相关要求的通知》后,组织乡府、村委全体干部52人到林改办协助做好林改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采取了统一办公、统一就餐、中午、晚上统一加班的措施,主要领导亲自坐镇协调指导。同时狠抓人员调配,将参与林改工作的人员按照包村的原则重新进行整合,分成7个工作组,把任务落实到各工作组,细化到每一个人。通过几天的突击加班,确保了林改材料的整理归档装订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4、宣传到位。通过乡级宣传培训会议、村级宣传培训会议、组级宣传培训会议,书写大小横幅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势,大张旗鼓地宣传林改工作的政策、程序、方法和内容。去年共举行宣传培训会议32次,培训人员865人次,出版3期板报,发放到林民的一封公开信5000多份,永久标语10条,把林改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5、督查到位。一是及时召开乡林改分析会。在2011年4月班子领导调整后及时召开了全乡林改分析会,总结前一阶段林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工作重点,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二是定期汇报林改工作进度。在每周一的班子例会上,包村领导都要汇报上周本村开展林改工作进度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阐述下一步工作打算。三是每10天公示各村的林改工作进度,主要领导经常督促指导联系村的林改工作。
(二)把好林改方案制定关,规范林改操作
制定好乡、村两级方案是开展林改工作、确权发证的关键环节。为全面了解、掌握全乡林业家底,了解群众对此次林改的意愿、想法和要求,我乡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抽调的7个工作组由挂村联系领导牵头,分别下村入户与村组工作队对涉及林改的7个村委会、70个自然屯的各类林地种类、面积及涉及的林农户数、人口数进行了全面调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乡、村两级结合实际,依据上级林改政策拟定了林改方案,在乡林改方案定稿前,始终坚持深入村组,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召开多次座谈会,充分酝酿,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后,再报县政府审核批准实施。在村组方案的制定上,由林改工作队牵头,由乡工作指导组把关,先在本村党员、村组干部中进行酝酿,之后再扩大范围,并向村民广泛征求意见,待方案成熟后,按“两个三分之二”的要求召开群众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再报乡政府审核批准方可实施。方案的制定,充分做到阳光操作,充分新生群众意愿,确保了林改方案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三)扎实有序推进林权改革工作,认真抓好落实
1、按照县委、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任务到人,并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
2、严格按照《广西林改确权发证办法》的要求开展林改现状调查摸底,制定村民小组林改方案,做好林权现场勘界。到目前为止全乡共有128个村民小组完成调查摸底、林改方案、勘界确权工作。
3、对“三定”时划分到户的责任山,全部实行以户发证,集体山属于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全部实行均山到户,由管理农户申请发证。
4、认真妥善处理好林改中各种矛盾纠纷和遗留问题 在这次林权制度改革中,我乡专门成立了林业矛盾调处工作机构,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双方举证,共同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严格按照林改纠纷案件“户与户不出组,组与组不出村,村与村不出乡”实行,负责做好林业各项矛盾调处工作,全乡在此次林改中共受理林业矛盾纠纷88起,调处76起,调处率达%,调解山林权属纠纷24起,调结20起,调结率达%。在林业矛盾调处中,做到及时、稳妥、细致。通过大量工作,林业各种矛盾纠纷大量化解在镇、村,对涉及乡镇之间及镇辖区内难度较大的,通过做工作难以调处的,及时上报上级给予帮助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林改,使林农对林地、林木有了更稳靠的经营管理,林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林改后,林农造林、育林、护 林积极性高涨,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
(二)通过林改,林农有了灵活的林地林木流转权,从而盘活了林业经济资源,可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林业,必将促进林业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三)林业产业得到迅速发展。通过林改,促进了林农管理模式的改变,更多地追求高效林业经济,促进林业的多样性发展,商品材采伐指标下达以后,部分林农收入可达10余万元,使林农深切感受到林改所带来的实惠。
(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已成为林农的自觉行动,森林火灾、盗伐滥伐林木的现象大大减少。
新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讲话材料可选2
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林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关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学习《中共大关县委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村民的积极参与,按期完成了全镇的主体改革工作。达到
了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调动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林区和谐稳定。为了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教训,现将××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东接××镇,南靠××镇,西连××镇,北临××乡,最高海拔2324米,最低海拔700米,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全镇11个村、75个自然村、185个组。农业户数6994户,农业总人口人。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5970亩,旱地亩。林地总面积亩,占国土面积的%。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6471亩,集体林面积亩。按林地现状分:有林地亩,疏林地3121亩,灌木林亩,未成林地亩,无林地1876亩。退耕地亩。
全镇共确权面积万亩、宗,占集体林总面积的99%,面积确权率
99%,共涉及9个村,174个村民小组,5445户。实际确权面积中:公益林亩,占集体林面积的27%,商品林亩,占集体林面积的73%。实际确权面积中:自留山亩;均山到户亩;均股到户亩;均利到户亩;仍由集体统一管理亩。实际确权面积中均山到户亩;均山到户率82%。发放林权证5891本5445户。
二、主要做法
我镇林改工作主要特点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做林业工作的中心来抓;贯穿二条主线:即林改工作进度服从质量,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改变三大难:即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资金支持到位,三是督查指导到位,四是服务管理到位;狠抓五个早:即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
强化责任,组织领导到位。7月,××镇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根据大关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
署,镇党委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任副组长,党政办、派出所、财政、林业、民政、扶贫、农技、水管、国土、综治、统计、信用社等负责人和各村总支书记任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了林改办,组建了业务技术组、纠纷调处组、综合文秘组、后勤保障组、档案管理组、监督督察组等六个具体业务工作组,抽调了23名业务技术骨干负责具体工作。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强势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也相继成立了由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副支书、副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也推选了3—5名有威望、群众信服,公道正派的党员、人大代表、群众组成林改实施小组,负责配合驻村林改工作组实施该组的林改工作。
宣传发动,培训引导到位。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全镇上下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宣传标语、发放致林农公开信、出黑板报、办林改宣传专栏等形式,切实把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每一个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通过舆论先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林改政策深入人心,林农参与林改革、支持林改的积极性高涨,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奠定了基础。为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更加规范,政策理解执行到位,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镇村两级利用各种会议、专题培训加强对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知识、政策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林改工作队员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全镇共发放林改宣传资料6994册、书写林改宣传标语96条、编辑简报板报46期,召开各类会议420场次,专题培训2场次,237人次。
调查摸底,方案制定到位。镇、村、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是林改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此次林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必须摸清林业“三定”时期山林权属的基本情况和乡村集体林场、自留山、责任山面积和四至界线。为此,镇村干部职工爬山涉水,日晒雨淋,深入田间地块,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同时,大量查阅相关历史档案资料,认真分析山情、林情、社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民意,研究政策,用好政策,切实开展方案制定工作。方案草拟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遵照法定程序,坚持两个2/3,即必须有2/3的农户参加,必须有到会2/3的村民讨论通过后,才按照方案组织实施,确保改革方案的合法性,保障群众利益。全镇共制定了乡级实施方案1个、村级实施方案9个、村民小组实施方案174个。
依法依规,纠纷调处到位。主体改
革期间,各类林权林界纠纷相继涌现出来,镇、村、组始终按照“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和“三个不出”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是采取“查、访、看、比、议” 的方法进行调处,避免主观武断、行政手段的方式解决林权林界纠纷和争议;二是采取“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顺序,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法规与情感并举。对借纠纷滋事的个别村民,认真向其宣讲有关林改的政策法规,施以法律的威慑力,对一时想不通而钻牛角尖的群众,耐心讲解调解的理由和依据,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四是层层负责,集中力量攻难点。对比较复杂的纠纷,采取“四定”的办法,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间、定调处方案,积极稳妥,依法依规进行调处。五是强化纠纷调处档案的创建与收集,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反映纠纷调处的情况。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林权纠纷问题得到了有效解
决,维护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全镇共排查林权林界纠纷14起,调结14起,调处率100%。排查林权林界争议262起,化解262起,化解率100%。
严肃纪律,技术规范到位。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给群众一本保障利益的放心证,一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证,严格遵照法定程序,认真把握好林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我镇林改工作的质量。一是镇驻村工作组必须按时按质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全体林改工作队员实行问责制,明确奖惩。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勘测定界精准、信息填写准确、确保“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勘测质量实行终生负责制。三是外业勘测时,必须组织林权当事人、相邻接界人对每一宗地进行实地勘界确权。四是强调均山到户,无论是自留山、责任山,还是统管山,都不能误导林农联户确权,搞联户发证。确实需要的,全体村民讨
论决定。五是加强技术研究,做好传统技术与现代软件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对集体山林产权的全面明晰,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加强管理,后勤保障到位。为确保按时按质地完成全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任务,镇党委、政府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等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一是实行“行政与技术双项责任承包”。把行政工作和技术工作分别量化,责任落实到村、到组、到人,分类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行政人员以完成前期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纠纷调处等的工作量兑现差旅补助;技术员以完成的宗地数量、面积和质量兑现差旅补助。这样,有效地调动了林改工作队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在后勤保障方面,镇、村在财力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始终注重相关行政资源的调动与整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全镇累计
投入林改资金19万元。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投入,确保整改工作和配套改革的顺利完成。
确保质量,档案管理到位。自林改启动以来,我镇把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的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林改的档案建立工作。在林改工作的建档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做到“四个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确保档案质量。全镇林改档案按照文书类、林权类、纠纷调处类、电子声像类分别收集整理汇总,装订成卷。档案盒、卷宗分类、件号等按档案局的统一标准填制。档案实行专柜、专人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借阅等制度。全镇共建立档案369盒6967件。其中:文书类13盒1176件;林权类355盒5777件;纠纷类1盒14件;电子声像类1盒4件。
吃透政策,深化改革到位。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我镇各级干部职工在吃透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基础上,准确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林改工作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做到“应改尽改”,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彻底到位,不留尾巴。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我镇顺利地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激发了林农1 2 下一页
新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讲话材料可选3
×××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镇辖×个村×个社,现有农户×户×人,总面积××××××亩,林业用地面积×亩,其中有林地区性×亩、疏林地产×亩、灌木林地×亩,未成林造林地区性×亩,宜林地区性×亩,森林覆盖率×%。
2009年10月,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启动实施以来,×××镇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要求,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改革,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规范管理、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为工作目标,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任务,依靠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依法办事与尊重民意、改革放活与稳定管理、促农增收与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对全镇×××亩集体林地进行了登记造册建档,现已完成林改面积××亩,涉及××个村×个社,完成勘界确权面积×××亩(勘界确率达到×××%),其中家庭承包经营××亩、占林改面积的××%,集体统一经营××亩、占××%,联户经营× 1
×亩、占××%,签订承包、流转合同××份,流转林地×××亩,累计调处林地纠纷×××起,解决历史遗留矛盾纠纷×××起。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达到了林地产权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利划分明确的改革效果,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为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全面建设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增强林改工作的主动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镇上通过多次召开镇党委会议和镇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确定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副镇长和镇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在涉及林改工作的村成立了由驻村工作组长、村支部(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为主要成员的林改工作小组,专门设立了镇林改工作办公室,在配备林改工作电脑、档案柜等办公室设备的基础上,将××名熟悉农村工作、事业心和业务素质强的年青镇干部抽调到办公室,进一步充实了林改队伍。同时,为了进一步靠干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镇上制定了“党政主要领导抓总,分管领导组织协调,各站所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社,村社干部包户,村级护林员包
片”的工作责任机制,真正构建起了纵向贯彻落实、横向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争取到了有序、稳步、全面、持续开展林改工作的主动性。
二是强化培训指导,广泛宣传动员,增强林改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提高镇村工作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指导实践能力,镇上通过派人参加市、县林改工作培训会议、镇村“两级”分别召开林改工作传达培训会议及一对一、一对多辅导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人员对上级林改工作政策方针、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法律程序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水平,提高了指导和开展工作的能力,增化了对开展林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激发了工作的积极性。林改工作,农民是主体。我镇把广泛宣传动员、充分发动群众、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贯穿于林改工作的始终,先后制作固定宣传牌3个,宣传栏××个(涉及××个村的政务分开栏就是宣传栏),悬挂横幅12条,印制发放《林改宣传手册》1万余本,报送下发林改简报6期,设立咨询服务窗口1个,使林改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消除了群众的思想顾虑,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林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增强林改工作的操作性。
摸清林地、林权和人口基数是制定村有林改分配方案的基础和前提。针对我镇人口多、面积大,林地分散,历史遗留问题多实际情况,镇上组织镇、村、社“三级”干部通过逐山、逐沟、逐块拉网式排摸勘查及入户登记的方式,全面系统的搜集和掌握到了林地面积、林木情况、林权归属和经营管理等第一手资料,为林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全面详实的摸底,我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林改意愿,绘制了林地林木分布图和确定了林改范围,在统筹考虑全镇山情、林情、村情和民情的基础上,制定了《×××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镇林改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施步骤和工作重点,细化了职责、明确了分工、确定了阶段性工作任务,为科学合法合理的开展林改提供了指导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向导。
四是逐户签订合同,严格审核程序,增强林改工作的实效性。我镇按照“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林地使用权依法通过家庭承包经营等方式落实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主体地位”的工作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现场勘界确权,当场打桩定界的基础上,与×××户农户签订了《林地家庭承包合同书》。在林权归属审核确定上,我镇严格按照“申请、审查、勘查、公示、颁证、建档”的工作流程,先由林地承
包经营权人提出申请,经村上初审后上报镇政府和县林业局审核,最后由县政府核准颁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书》。在健全和完善林改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林改档案县、镇、村分级管理机制,确定了专人专房专柜存储管理档案资料,目前,已归类存档各类文件资料34份、统计表册16套、案卷档案126卷,达到了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的档案管理要求。同时,通过深入实地勘查确界、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等办法,现场调解林地纠纷××起,解决历史遗留矛盾纠纷×××起,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使林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五是加强督促检查,规范后续管理,增强林改工作的持续性。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林改工作取得的成效,镇上专门成立了林改工作督导组,在宣传培训、调查摸底、勘界确权、纠纷调处、合同签订、林权登记、归档备案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督促指导。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现场解决不了的,确定解决期限和责任人跟踪了解事件发展情况,直到解决为止。通过及时查缺补漏、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了各村林改工作质量。同时,为了建立林改工作的长效机制,我镇重点健全和完善了林业管护制度、支持林业发展制度、金融服务林业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及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五项制度和
一个体系建设,为林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了制度保障。
虽然我镇在林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宣传工作还不够细致,部分群众对林改政策的了解比较模糊,主动参与林改的积极性不强;二是由于我镇大部分林地是不是经济林,经济效益较差,群众对林地的管护意识不强;三是由于部分林地面积较小、较分散或比较偏远,少数农户不愿参与林改甚至自动放弃,降低了林改的到户率;四是历史遗留问题调处工作量大。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在巩固扩大取成果、总结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贯彻抓好林改政策宣传培训和动员,尊重民意公开透明,排查矛盾调处纠纷,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